首页 >> 智库 >>新宏观 >> “鸿浩之志”——学术与权威亟待正确轨迹
详细内容

“鸿浩之志”——学术与权威亟待正确轨迹

时间:2018-05-08     作者:张二寅【原创】   阅读

编者按:如何正确处理学术与权威的关系?是否需要质疑与批判之声?将这两者置于何处才是时代所需的进步?敬请阅读第一经济智库作者原创文章——“‘鸿浩之志’——学术与权威亟待正确轨迹,探求学术进步的有效方式。


微信截图_20180508142303.png


因为在北大一百二十年校庆典礼上将“鸿鹄之志”念作“鸿浩之志”,林校长快速发了道歉信。


有同学说,遇到不认识的字很正常,可是,鸿鹄这俩字,真的不应该不认识,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句话,是中学语文里的重点句子,陈胜的这句话,每个中学生都能用的烂熟,可是,北大校长居然不知道,太不可思议了,我实在理解不了,难道北大校长没上过中学吗?


从林校长的道歉信中看,文革时期的教科书和文革后的中学教科书不同,那篇文言文可能没学过。


又有人讲,与林校长同年的莫言,小学毕业,却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,不能将无知归咎于时代。但人各有所长,作为化学家,化学元素与有机物生僻字遍地都是,汉字念半边是习惯法则,因此,将鹄读作浩也不是太大的事。


同时,林校长的道歉信中声明,自己是勤奋好学的,发言稿都是自己写的,最近刚出版《校长观念-大学的改革与未来》一书,不必小题大做了。


问题是,一个人不会写自己不认识的字,但林校长又声称自己所写,这就矛盾了。


北大校长副部级,配秘书,如果发言稿都要校长亲自写,那么,文秘这一专业可以取消了,但现实却是这一行业异常繁荣昌盛。


出这样的错,是秘书不知校长语文根底,不了解领导,以为校长的教科书与自己的相同。


为此,有人建议,以后秘书写稿子要加拼音。


可以推出的真相是:林校长发言稿秘书代笔,由于文革原因,不识该字,又因为校务繁忙,无暇事前过目导致误念,事后道歉,但不承认代笔。


事件可能的处理结果是秘书不称职,需要更换,校长原地保留。


然而,它映射出了应变能力与事件背后的问题。


有次张作霖给日本人题字,应为手墨,结果写成了手黑,别人提醒大帅写错了,张答,没错,一寸土不给日本人!简洁有力,掷地有声。


是秘书代写的,出现不认识的字,没有时间细读,都是可以理解的,不能理解的是事后胡乱涂抹。


北大校庆前夕,人民大学贾根良教授的《新结构经济学因中兴事件而轰然倒塌——在第十届中国演化经济学年会上的发言》文章在“演化经济学”公众号中登出后,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勇教授很快回文反驳,认为“针对贾文以(错误)批判新结构经济学的方式来试图提高演化经济学的地位和注意力,我觉得并不是学术上最有效的辩论方式与营销方式这种观点”。


这种学阀式回应让贾教授出离愤怒:将别人对新结构经济学的批评一概批评为试图借助其提高“XX”的名声,这是不是有点妄自尊大啊?这种做法难道是避免别人对其提出批评应有的态度吗?笔者认为,这种思维是很要不得。笔者是个老派的学者,一直讨厌学术营销这种说法,也一直拒绝“学术营销”,试看演化经济学界出过很多书,哪一个像《新结构经济学》那样进行大肆营销,何况后者是不实之词的营销?


这两篇文章很快就被屏蔽了,正常的学术讨论为什么被扼杀?新结构经济学不能被质疑吗?谁有屏蔽这两篇文章的能量?


pH8O-fyeqcac1110432.jpg


再推前一个月,因为李悠悠实名举报,南京大学、上海师范大学宣布驱逐沈阳教授。


北京大学事后回应为:北大官方表示,近日,有校友在网上发文,要求原中文系老师沈阳(2011年已调离北大)对1998年某女同学自杀事件承担责任、作出道歉。对此,学校高度重视,要求教师职业道德和纪律委员会立即复核情况,依法依规开展工作。


中国新闻周刊采访当时的北大中文系系主任费振刚系教授:我没有参加任何调查,也没有人向我汇报任何事情,大家都很忙,百年校庆是北大很大的(一个活动),我和我们系的党委书记,主要是做这些事情。(处理沈阳的)事情主要是北大纪委处理的。


可见,北大的校庆越来越隆重了,学生生命、学术探讨、学术水平都要让位于场面应酬,让位于行政级别,官僚作风,官员做派,官样文章愈加盛行。


在北京大学关于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中,已免去8名校长助理和10名“三长”(教务长、总务长、秘书长)副职的相关职务。可见,不但有秘书,而且有秘书长,官员体系庞大。但“动真格”的去行政化改革,应当是全面取消高校校领导的行政级别。


聚全国最好的学生,每年200亿的支出,能够史册留名的学术贡献又在哪里?


道歉信的末端,“焦虑与质疑并不能创造价值,反而会阻碍我们前进的脚步。”林校长的这一见识尤其不能让人认同。


原子弹会使地球毁灭,克隆、机器人引发道德人伦焦虑,全球化导致的两极分化让人忧虑,这是人类文明的正常反应,唯如此,社会才会进步。


质疑与批判恰恰是学术进步的核心,是催生学术大师的摇篮,能够创造伟大的价值,它什么时候都不能被忽视,尽管它可能成为阻碍官员进步的绊脚石;而不容置疑,盲从权威,官本位崇拜,才是学术的大敌,扼杀大师的利器。


版权申明

★本文系第一经济智库作者原创,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,违者必究!

★投稿邮箱:gobo@leadeco.com 

★合作报道:18800338168

★咨询微信:wfly21



最新评论
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
电话直呼
在线客服
在线留言
发送邮件
企业位置
联系我们:
18800338168
13918933753
主编国宝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责任编辑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还可输入字符250(限制字符250)
本站已支持IPv6
seo seo